孩子不想学就不学,那还要家长做什么?
99%的孩子是需要家长教育的!什么事动不动就“我回家问问孩子喜欢不,做不做、学不学都‘尊重’孩子的意见”!那孩子要是不喜欢,是不是什么都不用学了?那才是真正害了孩子。 1
轩轩6岁了,特别喜欢画笔,整天乱写乱画。见他这么痴迷,妈妈给他报了书画班。一开始,他特别喜欢上课,但一个月后,他开始变得不耐烦,不想去上课了,甚至不想画画。 对于轩轩的这种反应,妈妈早有预料,安慰了他几句,然后坚定地告诉他:“今天必须得去上课!既然报了名,就要坚持下去,妈妈会陪着你的。” 也许有人不赞同这位妈妈的做法,孩子不想学就别学了,干嘛非得强迫他,现在不是都讲要“尊重孩子”吗?要和孩子做朋友吗? 教育这件事,从来就没有顺其自然。在孩子小的时候,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,有时甚至要逼她们做不愿意做的事,尤其是学习。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父母越来越“尊重”孩子,喊着给孩子“爱和自由”的口号,与孩子平等对话。然而很多时候却是矫枉过正,很多父母口里的“尊重”,变成了“遵从”。 于是,当孩子对舞蹈、书法、美术等感兴趣的时候,父母二话不说报了班,然而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不耐烦了,想要放弃时,父母又遵从孩子的决定,给他自由。殊不知这是家长在“偷懒”,看上去是对孩子的尊重,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放纵。 要知道,任何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一段枯燥乏味的阶段,这时候家长不逼孩子,孩子不想学就不学,那么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,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,形成恶性循环。久而久之,孩子只能什么都学不会,什么都做不成。
蔡康永说过一段话:
如果不想让孩子后悔,父母就要承担起责任,成为孩子的引路人。告诉孩子,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学习,那么长大之后必然会后悔。在孩子想要放弃某项学习的时候,对他说一声:“孩子,再坚持一下,我陪着你。”
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,它不仅需要孩子勤奋刻苦,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。在孩子想要放弃时,发挥父母的“威严”管教一下,对孩子要求严一点,这才是真正地爱孩子。 其实,真正的教育,就是拼爹拼妈。一个优秀的孩子,绝不可能横空出世,其背后必然有着父母付出的无数时间和心血。 |